教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 同步导学案 第2章 章末总结 力
教科版高一物理必修1 同步导学案 第2章 章末总结 力第3页

就是要把进行受力分析的物体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分清物体与"外界".受力分析时,只考虑"外界"对物体的作用力,而不考虑物体对"外界"其他物体的作用力;同时也不要错误地认为: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通过"力的传递"而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3.抓住力的本质,不盲目"添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所以物体所受的每个力都应该有相应的施力物体,找不出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例3 如图4所示,在水平力F作用下,木块A、B保持静止.若木块A与B的接触面是水平的,且F≠0.则关于木块B的受力个数可能是(  )

图4

A.3个或4个

B.3个或5个

C.4个或5个

D.4个或6个

答案 C

解析 木块B静止,受到重力、斜面的支持力、A给的压力作用,木块A必受到B施加的向右的摩擦力作用,则A对B施加向左的摩擦力作用,斜面对B施加的摩擦力可有可无,故C正确.

三、力的合成法、效果分解法及正交分解法处理多力平衡问题

物体在三个力或多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一般会用到力的合成法、效果分解法和正交分解法,选用的原则和处理方法如下:

1.力的合成法--一般用于受力个数为三个时

(1)确定要合成的两个力;

(2)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这两个力的合力;

(3)根据平衡条件确定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力的关系(等大反向);

(4)根据三角函数或勾股定理解三角形.

2.力的效果分解法--一般用于受力个数为三个时

(1)确定要分解的力;

(2)按实际作用效果确定两分力的方向;

(3)沿两分力方向作平行四边形;

(4)根据平衡条件确定分力及合力的大小关系;

(5)用三角函数或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