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 教案第2页

龙"等腾飞的借鉴意义。

2、国内:(1)十年"文革" 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急需恢复和发展。(2)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4)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必然结果。(5)是党中央吸取历史上闭关锁国经验教训的结果。

(三)、对外开放的过程

A、经济特区的创办

1、经济特区概念: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在这里实行与其它地区不同的经济政策,如在吸引外资,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特殊待遇,以此引进外资、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经济特区的 "特" 体现在哪里?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

2、经济特区的特点

(1)国家给予特区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

(2)以吸引和利用外资为主,引进技术和人才。

(3)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经济所有制形式。

(4)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误区警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

的经济管理体制。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仍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有何区别?(练习上)

(1) 区域范围:经济特区限于内地;特别行政区限于统一后的港澳台地区;

(2)政策范围:经济特区只在经济上享有特殊政策,在别的方面与其他地区相同;特别行政区除了外交权和国防权外,按照基本法规定可以行使其他权力;

(3)社会制度: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设立 :(1)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2)1988年,中国设立海南省,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