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湘教版学案:模块三 第二章 第四讲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Word版含解析
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湘教版学案:模块三 第二章 第四讲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Word版含解析第4页

  三江平原的农产品几乎不受污染,符合绿色产品的标准。建三江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较高,粮食产量大,商品率高。

  [答案]  (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

  [答题策略]

  (一)区域农业发展的分析思路

  1.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步骤

  先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然后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步骤如下:

  

  2.农业生产条件分析思路

  首先,分析自然条件。自然条件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和灌溉水源等方面,主要分析自然条件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不同的农作物对光照、水源、土壤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所以做题时要注重对材料中农作物生长习性等信息的提取。

  其次,分析社会经济条件。在社会经济条件中,历史、劳动力往往成为传统农业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条件,对农业发展方向有着深刻的影响;科学技术、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往往是现代农业的主要条件,在某些区域有时还起到主导作用。

最后,区别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没有这种因素,就不会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限制性因素往往是一个区域自然条件中存在的不利方面,如西北地区的干旱,黄淮海平原的风沙、盐碱、旱涝等都是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当然,在一些偏远地区农业自然区位优势比较明显,特别是某些特色农产品更是优质产品,其限制性因素往往是社会经济因素,如交通不便、信息不畅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