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5 离 骚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5 离 骚 学案第5页

A.因为当时朝廷内部邪恶不正的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屈原忧愁苦闷,作了《离骚》。

B.屈原在楚怀王面前称颂远古的帝喾,称道近古的齐桓公,称述中古的商汤、周武王,目的是讽刺楚国当世没有贤君。

C.屈原文笔简约,言辞含蓄,志趣高洁,品行端正,这些都表现在他的《离骚》当中,文如其人,志洁行廉是文约辞微的基础。

D.屈平正道直行,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君王,却遭到小人离间,处境艰难,怨气遂生,这是他写作《离骚》的内在原因。

解析B项,理解错误,不是"在楚怀王面前",应为"在《离骚》之中"。

答案B

9.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2)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解析(1)"为",写作;"莫",没有谁;"伐",夸耀。(2)"容",被宽容。

参考答案(1)大王让屈原起草法令,大家没有谁不知道。每一道法令颁布后,屈原总要夸耀自己的功劳。

  (2)他的志向高洁,所以作品中多用芳草香花作比喻;他的行为清廉,所以到死还不被宽容。

  参考译文屈原名平,是楚国王族的同姓。他担任过楚怀王的左徒。他见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白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应对的辞令。在朝廷内与楚王商量国家大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楚怀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与屈原的官位相同,想争夺楚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干。怀王让屈原起草国家的重要法令,屈原写好了草稿,还没有定稿。上官大夫见到之后想要夺为己有,屈原不给他。于是上官大夫进谗言说:"大王让屈原起草法令,大家没有谁不知道。每一道法令颁布后,屈原总要夸耀自己的功劳,认为'除了我别人都做不出来'呢。"怀王听了很恼怒,从此疏远屈原。

  屈原痛心怀王不能明辨是非,被谗言媚语蒙蔽了眼睛,以致让邪恶的人陷害公正的人,使端方正直的君子为朝廷所不容,所以屈原忧愁深思,写下了长诗《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患的意思。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在困苦穷尽时就会追念本原,所以到了极度劳苦困倦的时候,没有不喊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呼父母的。屈原正道直行,用自己全部的忠诚和智慧,侍奉他的国君,却被小人挑拨离间,可以说是处在了困难穷尽的境地。他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怎么能没有怨气呢?屈原创作《离骚》正是由这种怨气所引起的。它称赞远古的帝喾,称述近世的齐桓公,称道中古的商汤和周武王,用他们的史事来讽刺当时的政事。《离骚》对崇高的道德、国家治乱的描绘,无不生动鲜明。他的文笔简练,他的言词含蓄,他的志向高洁,他的行为清廉,他的作品描写的事物虽然细小,但意义却非常大,写的虽然浅近,但含义极其深远。他的志向高洁,所以作品中多用芳草香花作比喻;他的行为清廉,所以到死还不被宽容。他虽身陷污泥之中,但就像蝉蜕壳一样,浮游于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污垢,清清白白,出污泥而不染。可以断言,他的这种志向,即使与日月争光,也是可以的。

  三、语言运用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最近网上冒出一句流行语,"这是一个看脸的社会"。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个人而言,好的容貌可以让自己更受欢迎,带来更多好处,但是,①                          ,它不是才能,更不是德行。单纯以相貌作为评价标准,会造成人们对主流价值和核心精神品质的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