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二课 故都的秋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二课 故都的秋 学案第2页

  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居住近三年。

  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适的生活,花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导致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他写了许多游记,这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主要收获,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这篇优美的散文。

  [知常识]

  1.创造社

  "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社团,是中国现代文学团体。1921年7月中旬由留学日本归来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1929年2月,创造社被国民党政府封闭。

  2.郁达夫轶事

  (1)"这东西过去一直压迫我,现在我也要压迫它"

  郁达夫有一次请一位在军界做事的朋友到饭馆吃饭,饭毕,饭馆侍者到他们饭桌边收费,他就从鞋垫底下抽出几张钞票交给侍者。

  他的朋友很诧异地问:"郁兄,你怎么把钱藏在鞋子里呀?"

  郁达夫笑笑,说:"这东西过去一直压迫我,现在我也要压迫它!"

  (2)"快短命"

   有一次,郁达夫应邀演讲文艺创作,他上台在黑板上写了"快短命"三个大字。台下的听众都觉得很奇怪,他接着说:"本人今天要讲的题目是'文艺创作的基本概念',黑板上的三个字就是要诀,'快'就是痛快;'短'就是精简扼要;'命'就是不离命题。演讲和作文一样,也不可以说得天花乱坠,离题太远,完了。"

郁达夫从在黑板上写那三个字到说完话的时间,总共用了不到2分钟,正合乎他所说的三原则--"快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