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2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2 教案第2页

(1)扩大了生产经营自主权。(2)都克服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都调动了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处,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进入关键时期。

(1)国内:①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生产力发展,改革遇到阻力;②南方谈话冲破思想束缚,奠定思想基础;③改革开放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奠定物质条件

(2)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计划经济:含义:又称指令型经济,对生产、资源、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么生产,为谁生产,产品价格,工人工资,生产单位的负责人都由政府事先安排。)

⑴建立: 建立于"一五计划"末期,随着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逐渐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⑵基本特征:高度集中统一,国家以行政手段调节经济运行。

具体特征:所有制形式单一,排斥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经营决策集中在国家手中,企业缺乏自主权;分配实行统收统支,国家统负盈亏,吃"大锅饭";.否定商品经济的存在,否定市场及价值规律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3)影响:积极面:建国初期对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曾起过积极作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重点建设,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保证市场稳定和人民的基本需求

消极面: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压制了市场、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商品供应不足,给生活带来不便。

市场经济:(1)含义:产品生产、销售和服务完全由市场来引导,通过市场需求的强弱变化来自然调整资源配置。(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么生产,为谁生产,产品价格,原料来源,工人工资等都由市场和生产效益来决定。)

(2)基本特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推动资源的流动与分配。

(3)影响:积极作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提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