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人教版必修3 第三单元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教案2
2018-2019人教版必修3 第三单元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教案2第3页

六、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 "鱼" 和 "女"字字体的演进过程,提出问题:以这两个字的演变谈谈汉字特点?引导学生探究分析过渡到新课。

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么设计,一方面可以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拉近学生生活与本课内容的距离,有利于新课的学习。同时,让学生意识到书法与绘画都是由简单的线条而来,为新课学习设下铺垫。

 讲授新课

一、书法之美:

(一)、文字之美(文字源流美)

探究:引入"仓颉造字"的神话故事,分组讨论基础上指导学生结合教材相关内容,总结文字的起源和发展。

  起源:结绳记事→刻竹、木→图画文字→象形字→汉字

发展: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思维拓展:学思之窗 (P46)

材料:汉字源远流长。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世界上另外几种最古老的文字,如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人创造的象形文字,都已经成为死文字,不再使用。汉字从距今三千多年的甲骨文字,一直到今天的现代文字,尽管在形体上、读音上或字义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在性质上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想一想,汉字为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政治上: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

经济上:汉字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的经济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

汉字本身:成熟与完美,也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环节设置,使学生借助图片材料直观地了解了中国汉字的发展脉络以及特点,同时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渡:中国汉字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一种艺术,线条的笔墨起舞造就了一幅幅精美绝伦的书法艺术作品。

(二)、写法之美(书法字体美)

展示一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分析,要求按出现的顺序说明上图分别是什么字体?列表归纳

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字体 特点 代表人物及时间 楷书 笔画详备

结构严整

实用价值 魏晋(定鼎):钟、王羲之

唐(盛世):欧、颜、柳

草书 笔画简约

线条流畅

审美价值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

唐:张旭、怀素

行书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

东晋:王羲之

唐:颜真卿北宋:苏轼

元:赵孟頫明:文征明 设计意图:

通过图片欣赏和列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对不同时期的书法艺术有更加直观印象

过渡:书法的美不仅体现在不同的书体上,而且还体现在它的意境美。

(三)、意境之美(书法感情、意境美)

王羲之《兰亭序》

          张旭《肚痛帖》

设计意图:

通过王羲之的《兰亭序》和张旭的《肚痛帖》体会书法意境之美,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升华了情感。

  过渡:以蜚声世界的中国三大"国粹"---中医,中国画、京剧艺术进入下一目。

二、绘画之美:

(一)形神之美

  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时期绘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画作,感悟不同时期中国绘画的特点,了解中国绘画的发展脉络。通过分析、欣赏、感悟文人画的特点,从而体会中国画所蕴含的精神:自信、独立、气节等意识和高尚情操。

  1950年4月,出土于甘肃省临夏积石山县的三坪村,其精美绝伦的造型和图案,赢得无数参观者的惊叹,被誉为中国的"彩陶王"。

  隋唐:绘画的高峰期-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二)情感之美

        

        元·王冕《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通过诗画总结、归纳文人画的艺术特点

 特点: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个性,借物抒情,追求神韵。

通过以上内容学习,引导学生归纳我国绘画艺术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特点:

远古:起源,彩陶画《鹳鱼石斧图》(展示乡土历史图片-"彩陶王")

 战国:成熟(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 帛画:《人物龙凤图》 、 《人物驭龙图》

 秦汉:绘画门类丰富 (人物、山水、花鸟),注重线条和色彩.《夫妇宴饮图》

 魏晋:绘画理论推动绘画发展;个性的人物画,"以形写神"。

   (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隋唐:吸收外来风格,题材多样。隋,展子虔《游春图》(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 )

   初唐阎立本《步辇图》、盛唐"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

 两宋:注重写实的宫廷画、风俗画盛行; 代表: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元明清:文人画(写意画: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艺术为一体)最为突出。强调个性,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代表: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一幅幅优美的画作,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画的基本情况,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到了中国绘画的艺术魅力,展现绘画之美。

过渡:线条的笔墨起舞和浓墨色彩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魅力,接下来,让我们步入线条的别样空间--脸谱背后的戏曲世界。

三、戏曲之美

探究问题1:清朝以前,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是怎么样的?

  结合教材知识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戏曲的发展历程

  原始歌舞(傩)→春秋战国优伶→-元杂剧(戏曲艺术走向成熟)→明代昆曲

京剧之美:

探究问题2:京剧是怎样形成的?

结合教材知识引导学生探究分析京剧形成的背景和过程

(一)、背景:

 1、昆曲一统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昆曲和地方戏曲争雄的局面;

 2、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活跃,

 3、统治者支持。

(二)、形成与发展:

乾隆末年--徽班进京;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同光年间---走向成熟;清末民初---全国流行;民国时期---走向世界(京剧大师:梅兰芳)。

过渡:多媒体播放京剧《苏三起解》片段,在此基础上通过图片展示,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

(三)、京剧的基本知识

1、角色(四大行当):生(男人)、旦(女人)、净(粗犷威猛的男人)、丑(男、女皆有);

2、四大基本功: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

生 旦 净 丑

京剧脸谱之美

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将京剧推向世界

京剧美何在?

配乐美、唱腔美、动作美、服装美、布景美、化妆美、唱词美......

引导学生探究:除京剧外我们还有那些剧种

其他剧种:秦腔、越剧、川剧、粤剧、黄梅戏、赣剧等。(甘肃的陇剧)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探究,使学生了解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并且感受到中国戏曲艺术之京剧之美。通过地方剧的展示,体现历史的乡土气息,将历史与现实联系,使历史课堂更加鲜活。

拓展延伸:古代文化繁荣发展的因素?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分析

(1)政治因素:分析当时国家是否统一,政治是否清明、稳定;社会是否安定或相对安定;

(2)经济因素:分析当时经济是否发展繁荣;

(3)文化因素:分析统治者文化政策是否有利于文化发展;分析民族之间、中外之间是否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

(4)其他:分析当时广大人民群众辛勤劳动的作用。

理论分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客观反映。

设计意图:

历史的学习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要从现象看本质,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成善于思考的人。

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书法、绘画和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并展示了在不同时期出现的优秀作品和名家,感悟了中国艺术之美。那么,我们对待传统艺术应该秉持怎样的态

度?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值得深思。中国的文化和艺术是不断创新的、发展的,我们也希望在现代化的条件下,它们可以更好地被发扬光大、走向世界!体会"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文化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