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第4页

 第3 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修改建议

一、积累诵读入情境

1. (课前播放《明月千里寄相思》)听着这缠绵的歌曲,你感受到了什么?

(指生说感受)

 师:思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距今800多年前的苏轼就曾这样写道--(生共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距今1200年前的王建这样书写着自己的思乡情--(生共读)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距今1300年前的宋之问在归乡途中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生共读)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距今1600年前的沈约站在这高台上,这样写道--(生共读)高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

  这些优美的诗句中,都充满了浓浓的思乡情,上节课我们通过三个步骤(课件出示):⑴解诗题, ⑵想画面,⑶悟情读,初步学习了两首古诗 (课件出示两首古诗),体会了诗人浓浓思乡情,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诗人是如何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感情的。

  2. 创设情境,师引读,生诵读《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酌情指导朗读) 二、精讲点拨悟方法

1. 师: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浓浓思乡情,那作者是不是用相同的方式来表达的呢?

  生自主学习:用横线标出引发作者思乡的事物,并想一想作者分别用什么方法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2. 同桌交流收获与困惑。

3. 班级交流:引发作者思乡情的事物分别是什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4. 小结写法:《夜书所见》借景抒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景事融情。

5.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作者通过不同方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方法,这是读诗的第4步--思写法。

在以后读诗时,我们一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进行(课件出示):⑴解诗题, ⑵想画面,⑶悟情读,⑷思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