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岳阳楼记》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第10课:岳阳楼记》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页

(4)通假字

①百废具兴(通"俱",全,都)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嘱托)

(5)词类活用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

(6)古今异义

①气象 古义:景象。例:气象万千。

       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②微 古义:没有。例:微斯人。

     今义:细小。

(5)特殊句式。

①衔远山,吞长江......(省略句)

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

③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状语后置)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定语后置)

⑤吾谁与归?(宾语前置)

(6) 流传至今的成语。

  气象万千、心旷神怡、政通人和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答案示例:第一部分(1自然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

  第二部分(2-4自然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一层(2自然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二层(3-4自然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自然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2)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答案示例:①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②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③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二)研读分析

  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答案示例:背景是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