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 3.1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教案
人教版必修3  3.1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教案第3页

  ⑵具体措施:

  ①扩大煤炭开采量:形成了大同、平(鲁)朔(州)、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逐步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引导学生读P43图3.4"山西省煤炭外运线路")。

  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方面,建设坑口电站,使电力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另一方面,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并向外输出焦炭(引导学生读P43图3.5"山西省能源的转换")。能源生产结构的调整,促进了能源输出结构水平的提高(引导学生读P43图3.6"山西省能源调出结构的变化"),提高了山西省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活动探究)请同学们完成P43-44"活动":

  1.根据下面的资料展开讨论:对于山西省来说,是输煤好还是输电好?

  (1)从环境效益来看,向外输电,会改善能源消费地区的环境,但燃煤发电会造成当地大气环境的污染。

  (2)从运输成本来看,输电的成本较低,而输煤需要建设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煤炭在运输过程中还会有损耗,运输成本较高。

  (3)山西省是缺水省份,而燃煤发电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

  [(参考答案)课文的资料从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给出了正反两方面的说明或数据。(1)输出煤会减轻本地环境污染,而造成使用地的环境污染;输出电会增加本地的环境污染,每一种方式对生产地和使用地会产生不同的影响;(2)从输出成本来看,输电成本低,而输煤成本高;(3)山西缺水,燃煤发电要消耗大量水资源。其实,除以上外还可罗列一些资料数据,但就是以上几点,也足以让人感到世间事物的复杂性。输煤好,还是输电好?不是简单地否定一种和否定另一种,它们是各有利弊的,正因为如此,这两种方式一直并存。]

  2.阅读下面的资料,分析山西省煤炭的市场将面临哪些方面的挑战?山西省应采取什么对策实现煤炭工业的持续发展?

资料1: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于2008年正式开工,主干线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南可达广州、香港,预计2012年将为我国年增3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供应量,这些天然气每年可替代7680万吨煤炭,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4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1.3亿吨。广东省的煤炭来源有近1/4来自山西,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完工后,广东省将大大减少煤炭用量。

资料2: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目前已取得实质性进展。滇黔两省与广东省签订了"西电东送"协议,预计到2005年,滇黔两省将向广东输送500万千瓦左右的电力。此外,黄河上游水电的梯级开发和四川电力开发将进一步加大"西电东送"的力度,再加上三峡电站逐步并网发电,这将使山西煤炭在东部地区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减少。

资料3:我国规划到201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将达到4 300万吨标准煤,每年替代6000万吨煤炭。"十五"期间,总装机容量为660万千瓦的秦山二期、秦山三期和岭澳、田湾4个核电项目将建成投产,并加快西部公伯峡、龙滩、小湾、洪家渡、三板溪等大型水电站建设。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我国过分倚重煤炭的能源结构必将发生重大变化。

  资料4:由于长期开采,山西省煤炭的开采条件不断下降,开采成本不断上升,加之技术和设备更新缓慢,与相邻省区近年来开发的大型露天煤矿相比,山西省的煤炭开采不具优势。

  [(参考答案)资料揭示的内容有:(1)"西气东输"将使晋煤失去部分市场;(2)"西电东送" 将使晋煤在东部的市场分额进一步减少;(3)今后核电和水电的比重将大幅上升,国内对晋煤的需求减弱;(4)山西煤的开采因种种原因不具优势。以上资料的引申信息有:山西煤炭工业将面临市场缩小、其他能源竞争的压力。如果不重视这个问题,不预先采取预防措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山西经济将不可能持续发展。]

(过渡)通过刚才的活动题,我们知道:改革开放以前和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产业结构十分单一,这种以出售原材料为主的经济结构,首先对运输形式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更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国内能源市场需求减弱,将对山西以煤为主的经济带来更为不利的影响。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山西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围绕煤炭的综合利用,构筑了三条产业链,提高了煤的综合利用程度和增加附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