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第14课 从“师夷长技教到维新变法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第14课 从“师夷长技教到维新变法 教案第3页

       马嘎尔尼访华

  "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 --(宋)石介《中国论》

  中国传统"天下"观的核心是"华夏中心论",即天下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其他都是边缘,而由"边缘"渐成"野蛮"。只有华夏文明才能称之为文明,其他"文明"都是野蛮不"文",与其相对的是"狄夷"或"夷"。这种概念具有强烈的文化高低、优劣意义,用于区别于尊卑上下、文明野蛮、道德与非道德。"华夏"代表正宗、中心、高贵、文明、伦理道德。由此发展形成"只能用夏变夷,不能用夷变夏"的严密的意识形态。

  这种骏高临下,俯视其他文明、文化的华夏中心论在处理、对待与他国的关系中,形成了制度化的以中国为宗主、他国为藩属的"宗藩体制",或曰"朝贡体制",以此规范"华夷秩序"。

  1792年9月26日,英国政府正式任命马加尔尼为正使,以贺乾隆帝八十大寿为名出使中国,这是西欧国家政府首次向中国派出正式使节。乾隆接见马戛尔尼时,发生了一则故事。因为各国使者朝贡清朝,都要向皇帝行跪礼,清朝藩属国都知道这个礼节,但英国哪知道还有这么多繁文缛节,于是在行礼上,清朝与马戛尔尼产生争执,乾隆帝要马戛尔尼跪拜,他只肯行英式一膝一跪之礼,坚持不肯行三跪九叩之礼,乾隆帝大为不怿。及见到国书,复知英使之来,并非专为贺寿,而是想通过谈判打开中国市场,于是决定要他早日离去。

  设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老师整理:说明当时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无知,不了解世界形势的发展。

一、天朝梦碎:

"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残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

--高翔《近代的初曙》

  鸦片战争使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工业文明下的师夷长技: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19世纪40-5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