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教案2
2017-2018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教案2第2页

二、【史料研习·"重农抑商"政策具有时代性】

"重农抑商"政策的时代性即战国秦汉时期严厉推行,宋时期该政策较为宽松,明清时期又趋于严厉,发展过程呈现"两头紧、中间松"的鲜明特点。所以,教师在教授"重农抑商"这块内容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将"重农抑商"放在历史的条件中进行具体的考察与分析,才能对此作出正确、客观、辩证的认识。

(设计意图:呈现不同时期"重农抑商"政策资料,激发学生运用资料来探究学习的兴趣,使其初步懂得运用"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增强实证意识,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实证的能力。)

材料:

1.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战国

2.上农除末。"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秦 3. 《史记》:"天下已平,(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税租以困辱之"

《汉书•景纪》中(景帝下诏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武帝"初算缗钱",后又下令"告缗",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汉

4.《贞观政要》中(唐太宗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朕常欲赐天下之人,皆使富贵,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

5. 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

6.忽必烈即位之初就发布诏令:"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元

7."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商人贩卖货物必须取得路引,否则"重则杀身......",承担名目繁多的商税。禁止民间出海贸易。--明

8. 清朝顺治间政府下令"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

(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光绪《大清会典事例》

三、【比较分析·"重农抑商"与重商主义】

(设计意图:历史比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即将有一定关联的历史现象和概念,进行比较对照,判断异同、分析缘由,从而把握历史发展进程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认识历史现象的性质和特点。以此为例让学生习得并掌握。)

    重农抑商政策    重商主义 不同点 四、【知识迁移与运用】

(设计意图:利用高考题加以训练,进一步对"重农抑商"政策概念的理解;深化、巩固、提升案例分析的学习成果。)

1.(2014·天津卷·12)(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