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公开课《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教案
免费下载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公开课《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教案第2页

七、教学时间:40分钟

八、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谜语导入】   【谜语】"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地在眼前。"猜一地理教学用具。

  【提问】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上地图?怎样阅读地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图的阅读这一内容。 猜谜语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开口表达能力。 【讲授新课】

一、

  【提问】观察台湾岛地图,思考:你能在地图上看到什么?你能从这幅地图中获得哪些信息?是怎样获取这些信息的?--由此引出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思考】一张地图怎么能容下五湖四海、世界各地呢?通过"缩小"引出比例尺。

  【学生活动】找出比例尺含义及公式,思考比例尺有几种表示方法?(读P17第一段)

  (分别是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练一练】

  1.图上距离1厘米,实际距离500米,比例尺是多少?

  2.图上距离1厘米,比例尺1:200000,实际距离是多少?

  3.量算书本P16的图1.22中台北到高雄的距离。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完成书本P22的活动题1。

  【讲解】比例尺与表示范围以及地理事物内容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难点比例尺大小的比较。

  【总结并提问】

  1.去北京旅行办事,应该选择什么地图?

  2.想了解北京在中国的什么方位时,应该选择什么地图?

 让学生开动脑筋。

通过举例,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接受本节课的内容。

 通过习题巩固比例尺的相关内容。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合作学习、探究的能力。

 联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