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岳麓版必修一第26课 新中国外交 学案
2019—2020学年岳麓版必修一第26课 新中国外交 学案第2页

(1)根据材料一二,如何理解中国外交的"一边倒"政策?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一边倒"政策的历史作用。

提示(1)与苏联结盟,同时坚持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的原则;

加入社会主义阵营,但不拒绝与其他国家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中国的外交重点仍然放在社会主义国家)

(2)评价:短期--巩固新生政权;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外交政策;增强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实力和国防安全;长期--不利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外交关系;造成中国外交战略的不平衡。

3、成就

 (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工作取得的成就)

时间 成就 意义 1949-1950 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1953年 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4年 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年

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学习探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从"一边倒"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方针,体现中国的外交政策出现什么变化?

由重视意识形态转变为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重视国家利益;强调和平与发展。(特点:包容性、开放性、灵活性、创新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外交关系)

知识点释疑

"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什么会获得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

提示: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既照顾到了与会各国共同的历史遭遇和发展经济、维护民族独立的共同要求,也充分考虑到了各国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它充分表达了中国政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殖民主义的正义态度,是一个能够充分兼顾各方要求和利益的充满智慧的方针,因此获得了各国代表的赞同。

* 直击高考

讲义练习102页 题组一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