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2 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教案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2 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教案第2页

  中国出现了用机械力牵引的交通工具,这就是被后人称之为腐朽没落的大清王朝末期。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种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二、中国近代交通变化的原因

【投影】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冲击下,中国的国门被打开。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伴随着野蛮的侵略掠夺来到古老孤寂的中国,那时,不管中国人是否情愿,西方科技的先进性以不可阻挡之势,将沉睡的中国拖进了高速旋转的科技大潮。

  这段材料向我们提供了哪些与交通变化有关的信息?

  近代交通变化的基础是西方先进的科技;国门被打开则为先进技术的进入提供了机遇。

  鸦片战争后,灾难和耻辱铭刻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但灾难之中往往也孕育了新的变化。面对灾难一批有识之士如林则徐、魏源等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清廷的一些地方实力派如李鸿章、曾国藩等人则掀起了一场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开始主动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徐寿正是在这场运动中涌现出的杰出科学家,他与华蘅芳一起研制了中国第一台船用蒸汽机、中国第一艘轮船及第一艘军舰。

【投影】黄鹄号

 "黄鹄"号是中国人自行研制,并以手工劳动为主建造成功的中国第一艘汽机轮船,它的建造揭开了中国近代船舶工业发展的帷幕。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中国近代新式水运业开始诞生,成为当时中国民族航运业的领头羊。在洋务运动中李鸿章意识到了西方的进步,于是选派幼童留学生赴美学习西方的科技,这些孩子回国后都投身于中国近代化的洪流,加速了中国的变化。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员。

【投影】詹天佑像 京张铁路

 张家口为北京通往内蒙古的要冲,京张铁路有显而易见的军事、经济和政治价值。修路的消息传出,在华势力最大的英国志在必得,视长城以北为其势力范围的沙俄也不相让,双方争持不下,最后达成协议:如果清廷不借外债,不用洋匠,全由中国人独立修筑,双方可都不伸手。在英、俄看来,落后的中国完全无此能力。詹天佑此时毅然接受了挑战。

【投影】1906年10月24日,詹天佑在信中说:

亲爱的诺索布夫人:

  诚然,我很幸运被任命现在的工作。中国已渐觉醒,而且急需铁路,现在全国各地,都征求中国工程师。中国要用自己的资金,来建筑中国自己的铁路。好像我成为中国最佳的工程师,因此全体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密切注视着我的工作。如果我失败,不仅是我个人的不幸,也为全体中国工程师和所有中国人的不幸,为了证明中国人的智慧和志气,我别无选择......

   你最忠诚的詹天佑

这段文字向我们揭示了什么呢?

中国人开始改变观念,认识到修路的重要性,修路成为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

正是这股豪气,四年艰辛之后,1909年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京张铁路中的"人"字形轨道、1091米的八达岭隧道令中国人扬眉吐气。詹天佑先生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条铁路,更重要的是他传承给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意志和民族力量。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收回铁路利权运动的蓬勃开展,中国铁路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与此同时,我国的航空事业迈出了崭新的一步。

【投影】冯如和他的飞机

"现在是竞争激烈的时代,飞机已经成为军事上不可缺少的装备,如果我们能够制造出千百万架飞机,分别驻守在中国的各港口,足以使中国的国防强大起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