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二: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二: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第3页

  产生这种思想?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答案:

  重农抑商的思想于战国时产生。

  原因:①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②政治方面:端正民心民志,民众致力于农耕,则朴实守法,安土重迁;国家安全,政治稳定。③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流动性大的特点,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产生矛盾。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汉代采取了哪些抑商措施?结果如何?

  唐代商人的社会地位如何?这一状况何时开始转变?

  生:措施:汉高祖时期,"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并严禁商人购置土地。汉武帝时期,实行均输平准、盐铁专营、"算缗"、"告缗"等经济措施,全面控制工商业。

  结果:私营工商业受到沉重打击,再也无法与国家相抗衡。

  在唐代,商人仍人市籍,不得为官的制度仍然实行。商人在社会上遭受鄙视,政治上法律上受到歧视,实际未取得自由民的平等地位。这一状况直到宋代才开始转变。

  (二)工商业的管理

  教师讲解:"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王朝实行的基本经济政策,本目所述就是实践这一政策的一些具体措施。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归纳,历代王朝为严格管理工商业,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学生分秦朝、汉代、唐代以及对私营工商业的管理几个方面进行归纳。

  管理工商业的措施:①秦王朝统一度量衡,为工商业的发展规定了必要的统一标准;而且秦政府对经济管理的措施,也达到极细微严密的程度;②汉初抑商,商人赋税加倍,汉武帝开始推行盐铁官营制度;③唐代,市的设立和废止决定于朝廷的命令,市的交易时间也受限制;④古代王朝通常用加重赋税征收的方式控制私营工商业。

教师小结:直到明清时期,政府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在这一政策环境下,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我们应怎样评价这一政策?这位舞者能挣脱镣铐,继续长袖起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