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原创《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教案教学设计
免费下载原创《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教案教学设计第3页

  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观察实物知道验电器的主要构造,通过实验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和作用。

  介绍验电器的构造:金属球、金属箔、金属杆、金属罩、绝缘垫等

  

  

  

  

  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验电器的张角越大,它所带的电荷越多。

  (二) 原子及其结构

  1.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组成

  原子由原子核(带正电)和核外电子(带负电)组成。

  

  

  

  

   氢原子示意图 锂原子示意图

  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微粒,所带电荷量为1.6×10-19C,称为元电荷。

  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元电荷所带电量的整数倍

  

  2. 摩擦起电的原因

为什么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负电荷?

物质由原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电量相同,显电中性。不同物质摩擦时,由于原子核吸引电子能力强弱不同,能力强的得到电子,对外显负电性。失去电子的带正电。

玻璃棒的原子核吸附性较弱,所以容易失去电子,所以呈正电。

橡胶棒的原子核吸附性较强,所以容易从毛皮上得到电子,所以呈负电。

   总结: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束缚电子本领强的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束缚电子本领弱的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

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