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语文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
2011语文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第3页

  (二).事情。散文中,描写事情多不是完整地记叙事情的前因后果,而是截取其中的某一片段,来为表现主题服务。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描写了捕蛇者捕蛇的有关事情,在此基础上,表现了"赋税之毒有甚于毒蛇"的主题。一篇散文如果写到几件事,要把握贯穿这几件事情的主线。

  (三).景物。许多散文,总是剪取大自然中能够表现文章主题的景物,加以描写,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或寓理于景,借以抒情说理。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描写了滁州西南及醉翁亭周围的山水风景,再借太守.宾客.滁人等的游赏之乐及宴饮之乐,表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

  (四).物象。有些散文,托物言志,作者着意描写某一物象的某一特点,借此表达思想观点,文中的物象特点与作者的思想主旨具有一致性。如:宋濂《猿说》:

  武平产猿,猿毛若金丝,闪闪可观。猿子犹奇,性可驯,然不离母。母黠,不可致。猎人以毒傅矢,伺母间射之,母度不能生,洒乳于林,饮子。洒已,气绝。猎人取母皮向子鞭之,子即悲鸣而下,敛手就致。每夕必寝皮乃安,甚者辄抱皮跳掷而毙。嗟夫!猿犹知有母,不爱其死。况人也耶?

  这一篇短文,借猿的一系列表现,表达了"猿犹知有母,不爱其死。况人也耶"的主题,形象生动而道理显豁。

  (五).感情。几乎所有的散文,都充满了作者的感情。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则借助人物.景物.物象或哲理来抒发感情,叫间接抒情。在这方面,作者主要通过"辞色"中的褒贬.冷暖来表达思想感情。如:上文《猿说》,从"毛若金丝,闪闪可观"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猿的喜爱,从"母度不能生,洒乳于林,饮子。洒已,气绝"中,可以体味到作者对猿母爱子行为的歌颂与崇敬,从"即悲鸣而下,敛手就致。每夕必寝皮乃安,甚者辄抱皮跳掷而毙"中,可以感知猿子对母亲的亲近.孝敬之情;而从"以毒傅矢,伺母间射之""取母皮向子鞭之"中可以领会到作者对猎人的痛恨.鄙视之意。全文很多冷色调的词语,让人读来产生一种悲剧性的震撼。阅读散文,我们应从"辞色"即"褒贬.冷暖"四个方面细加体察,把握作者的感情。

  (六).义理。很多散文,总是或直接或间接地表达某种思想,这也是作者写作的最终意图。有的文章表达得明白直接,有的文章付托于景物.物象之上,表达得含蓄蕴藉。前一种情况如《前赤壁赋》,后一种情况如《桃花源记》。

  2.表达技巧:

(一).表达方式。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散文运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