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必修3】同步学案:第3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章末整合+章末检测
【地理人教版必修3】同步学案:第3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章末整合+章末检测第2页

  以工矿业为主;③居民数量迅速增加,多从事工矿业和服务业;④交通状况会有明显的改善,内外联系更加便捷;⑤生态环境有可能恶化,植被减少,水源被污染,空气质量下降等。

  (3)好处是:①减轻交通运输压力;②减少能源输入地的环境污染。建在①处合理。

  (4)①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延长生产链;②发展新兴产业(或新型工业和第三产业)等。

  解析 该题以华北某地区域经济发展为背景,主要考查学生解读与提炼信息及阐释地理现象的能力。第(1)题,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难以满足大面积水稻生长的要求;第(2)题,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经济的发展,必将带动经济结构、聚落、交通、人口的变化及环境的影响。第(3)题,变输煤为输电一方面减轻了交通压力,同时也可保护输入区的环境;①地位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且交通便利,适合建设坑口电站;第(4)题,可从延长产业链、发展新兴产业等方面思考。

  专题二 长江中下游防洪综合治理措施

  要解决好长江中下游的防洪问题,必需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1.在干支流广大地区进一步搞好水土保持,加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防止水土流失。

  1988年,国务院已成立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全面推进中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并将葛洲坝库区、金沙江下游及毕节地区、陇南地区、嘉陵江中下游地区、三峡库区列为全国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地区,国家每年拨出专项资金6 000万元进行治理。1989年国家批准了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作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重点工程,现正由林业部负责,加紧实施。

  2.对主要支流开展治理,在支流上兴建水库。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流域已建成水库4万座,其中大型水库111座,除葛洲坝工程外,全部兴建在支流上。其中,有一大批大型水库有较大的防洪作用,如丹江口、东江、风滩、柘溪、乌江渡、碧口、陈村、万安、隔河岩等。正在建设的有五强溪、东风、宝珠寺等,将要建设的有紫平坪铺、瀑布沟、亭子口、合用、构皮滩、彭水、江垭、皂市等。

  3.在干流上兴建三峡工程。

  在长江各主要支流及干支流上游兴建水库,仍无法控制这些水库至宜昌间30万平方千米面积上产生的暴雨洪水,也就对荆江河段洪峰流量的削减作用不大。兴建三峡工程,可以解决荆江河段的防洪安全问题。

  4.加强中下游堤防建设。

  堤防永远是长江中下游防洪的基础设施,必需继续加强。长江中下游堤防总长3万余千米。其中干流堤防长3 600千米。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堤防已经历过三次大的整修,累计完成土石方40.5亿立方米。目前的防御水位是按照1980年防洪方案确定的,沙市45.00米,城陵矾34.40米,汉口29.73米,湖口22.50米。"千里大堤,溃之蚁穴",堤防的维护是一项长期的繁重任务,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和麻痹。

  5.加强分蓄洪区建设。

  现在遍布长江中下游的分蓄洪区(总蓄洪容量492亿立方米)都是已开垦利用的农业发达地区,人口相当稠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运用一次分蓄洪区的损失也会越来越大。因此,对于分洪失控后可能造成较大灾害的分蓄洪区,应修建分洪和退水建筑物,还应当因地制宜建设安全楼(台)、撤退道路、临时救生设施和通讯预警设施。并应尽早完善分蓄洪区的管理,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条例。

  6.中下游河道整治与洞庭湖治理。

  河道整治工程是长江中下游防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统一规划,通盘安排,逐步实施。河道整治的任务有:重点河段的护岸和河势控制;裁弯取直扩大泄量;清除河道内行洪障碍;扩大或疏浚排洪河道等。

  洞庭湖的治理,应当继续加强重点堤防建设,加快分蓄洪圩垸的安全建设,加快澧水洪道与南洞庭洪道的整治,加强湖区排涝设备的更新改造与电网建设。

  7.加强防洪管理和非工程防洪措施。

主要内容有:①制定并严格执行长江中下游防洪的有关政策、法规与法令,建立防洪基金,实行防洪保险等;②继续加强防汛预警、预报通讯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应用高新技术手段研究、提高预报准确性和延长预见期;③加强分蓄洪区管理,使区内的生产与生活适应防洪要求,在需要分洪时群众能安全转移;④继续强化由各级行政首长负责的防汛指挥和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