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选修3-2 4.5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 教案(5)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选修3-2 4.5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 教案(5)第3页

一、 高考定位,基础知识回顾

1. 解读考纲

2. 形成基础知识框架

二、目标教学

(一).师生互动,方法相成

模型一: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B的区域内 , 有一个水平放置的金属框架 , 框架宽度为l , 电阻为R , 质量为m电阻为 r 的金属杆ab能与框架良好接触 , 与框架的摩擦因数为 μ,以初速度v0开始水平向右运动,运动的最大位移x.求:

(1)分析ab杆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

(2)金属杆运动速度为v时的加速度a

(3)整个过程中两个电阻上产生的焦耳热Q

模型二: 如图所示,固定的两条平行的光滑金属轨道MN、PQ与水平面成θ=300角,轨道间距为d=2m.空间存在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轨道平面向上,磁感应强度B=0.5T.M、P间接一阻值为R=8Ω的电阻.质量为m=0.1kg的金属杆ab水平放置在轨道上,其有效电阻为r=2 Ω .现从静止释放ab,当它沿轨道下滑距离S=6m时,达到最大速度.若轨道足够长且电阻不计,重力加速度g.求:(1)金属杆ab运动的最大速度vm;

(2)金属杆ab从静止到具有最大速度的过程中电阻R上 产生的电热Q;

(3)从金属杆ab静止到具有最大速度的过程中流过电阻R的电荷量q ;

(二):自主合作 成功体验

(2011·天津卷)如图所示,两根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MN、PQ间距为l=0.5m,其电阻不计,两导轨及其构成的平面均与水平面成30°角.完全相同的两金属棒ab、cd分别垂直导轨放置,每棒两端都与导轨始终有良好接触,已知两棒质量均为m=0.02kg,电阻均为R=0.1w,整个装置处在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0.2T,棒 ab在平行于导轨向上的力F作用下,沿导轨向上匀速运动,而棒 cd恰好能够保持静止.取g=10m/s2,

问:(1)通过棒cd的电流I是多少,方向如何?

(2)棒ab受到的力F多大?

(3)棒cd每产生Q=0.1J的热量,力F做的功W是多少?

三;课堂小节,方法形成

解答电磁感应、电路与力学综合问题的 基本步骤:

(1)确定电源:首先确定电源电路,并求出电动势的大小与方向.

(2)分析电路结构,画等效电路图,区分出内外电路.

(3)利用电路的有关规律求出电流大小与方向.

(4)根据F= BIL 求出安培力的大小与方向(至此,转化为力学问题).

(5)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运动分析、做功分析.

(6)根据不同情景选择动力学方程,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功能关系列方程求解.

  教师阐述本节内容在高考中的定位,通过总结近几年的高考题,预测今年高考中可能出现的题型.对电磁感应电力能的知识要点回顾.

  通过实物投影展示一名学生的导学案, 师生共同复习本部分内容的基础知识和解题基本公式和规律

由一名学生自愿上前板演解题过程,还原解题思路,组织其他学生纠错,师生共同探讨,通过教师提问引导由学生自己总结出解决电磁感应综合类问题的方法. 在教师引导下板书板书知识框架和解题思路.

1. 由一名学生应用前面总结的方法解答前两问, 织其他学生纠错,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如何把形成的方法灵活有效的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总结出在解决电磁感应问题中求电荷量的方法和思路.

2. 通过以上两个模型,师生的共同探讨,教师升华解题方法,完善解题思路,强调重难点.

1.让学生结合目标一中形成的解题思路解决实际问题.

2.全体学生参与讨论总结后,由学生代表发言.

3.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和不足的遗憾.

1. 学生自己回顾教学过程,思考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2. 教师总结解答电磁感应、电路与力学综合问题的 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5分

12分

12分

10

5分 四、布置作业

学案:反馈训练 独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