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学案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学案第3页

  7.中国架设的第一条电报线是在(  )

  A.福建省 B.广东省 C.浙江省 D.北京市

  8.体育见证历史,奥运传承文明。1932年7月8日,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从上海出发,参加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十届奥运会,受到当地华侨的热烈欢迎,当时传播这一消息的媒介可能有(  )

  ①报纸 ②网络 ③电话 ④电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近代有"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的诗句,诗里面隐含的通讯手段有(  )

  ①电报 ②高架铁路 ③电话 ④互联网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

  10.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当欧美各国邮政事业蓬勃发展的时候,中国邮政所取得的成就有(  )

  ①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邮政业务  ②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 

  ③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国驿站④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到1911年中国铁路的修筑简况:

  

  材料二

  

近代火车站 1940年的上海 民航客机

         外滩(照片)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1911年前中国铁路的投资状况怎样?这种投资状况说明了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