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人民江苏专用讲义:专题十四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专题提升(十四) Word版含答案
2020版历史高考新素养总复习人民江苏专用讲义:专题十四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专题提升(十四) Word版含答案第2页

2.中国近代化模式的四种观点

观点一 "冲击-反应"模式

费正清教授认为:当"西学东渐"产生之时,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社会已经失去生命力,变得衰老、迟钝乃至僵死。而西方则是"19世纪及20世纪震撼全球的技术进步和其他种种进步的摇篮和发明者,因而西方能从自身的文明中完成近代化......而中国由于自身独特的传统,则只能借助外部力量实现现代化"。这就是所谓的"冲击-反应"模式。 观点二 "中国中心观"模式

这一模式与"冲击-反应"模式是对立的理论体系。美国卫斯理学院历史系教授、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保罗·柯文认为"冲击-反应"模式是"帝国主义"论,具有很强的以西方为中心的色彩,扭曲了中国的历史事实。柯文"中国中心观"的核心概念是必须以中国为中心。他认为:传统中国有自己独自的历史形态和展开过程,社会内部张力会不断地为自身发展开辟前进的道路。因而不必把它看成是"西方历史之实际或理论上的延续"。 观点三 "传统-近代"模式

历史学家陈君静认为"传统-近代"是指西方近代社会是当今世界各国万流归宗的"楷模",因此中国近代史也将按此模式,从"传统"社会演变为西方的"近代"社会。他认为:中国历史在西方入侵前停滞不前,只能在"传统"模式中循环往复或产生些微小的变化,只有等待西方猛击一掌,然后才能沿着西方已走过的道路向西方式的"近代"社会前进。 观点四 "帝国主义"模式

历史学家何平等认为:帝国主义是中国近代史各种变化的主要动因,是中国百年来社会崩解、民族灾难、无法发展前进的祸根。这即是"帝国主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