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必修3】同步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地理人教版必修3】同步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3页

草原牧区 超载放牧 牧草生长能力和土壤结构被破坏 干旱、半

干旱沙质

土壤地区 从事农业生产 沙质土壤极易遭受风蚀 干旱绿洲

地区 盲目扩大开垦规模 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 灌溉措施不当 土壤次生盐渍化   

  思维拓展 荒漠化的自然背景: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本身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如下图所示:

  

  

  

  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多年持续干旱,导致地表植被受损,植被受损后又引发一系列的反应。植被减少后,植被蒸腾减弱,致使空气湿度减小,降水减少,地面失去水的润泽,而蒸发因失去植被覆盖而得到加强,地面变得干燥;植被减少后,对雨后的地面径流失去阻滞作用,导致径流加强,下渗减弱,地面变得干燥。这样就会加剧荒漠化进程。

  

  

                    

  

  类型1 荒漠化的概念

   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荒漠化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区 B.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

  C.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 D.盐渍化不属于土地荒漠化

  答案 C

解析 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表现,具体包括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形成类似荒漠的景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土地退化多表现为土地沙漠化,在干旱、半干旱或半湿润区蒸发旺盛,土地退化多表现为次生盐渍化,湿润区流水侵蚀强烈,石质荒漠化较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