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1章第2节 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1章第2节 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 学案第2页

  如:

  知识点2 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1.稳定结构:最外电子层排满8个(K层为最外层时是2个)时,这种电子层结构为相对稳定结构,其他的电子层结构为相对不稳定结构。不稳定的电子层结构在一定条件下要变为稳定的电子层结构。

  2.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着元素的主要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较少的(少于4)易失去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较多的(大于4)易得到电子,从而形成稳定结构。

  从初中所学知识知道,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表现出金属性(填"金属性"或"非金属性",下同);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而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表现出非金属性。

  考点一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例1】 核电荷数小于18的某元素X,其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a,最外层电子数为(2a+1),下列有关X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元素X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2a2-1)

  B.元素X形成的单质既可做氧化剂又可做还原剂

  C.元素X形成的简单离子,各电子层的电子数均达到2n2个(n表示电子层数)

  D.由元素X形成的某些化合物,可能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答案: C 

  点拨: 本题的解题思路为:

假设a=1,X元素只有1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应不超过2个(2a+1=2×1+1=3),不合理;假设a=2,2a+1=2×2+1=5,X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