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2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学案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2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学案第3页

  (2)步履维艰,发展艰难。

  ①原因:列强利用资金、技术优势和特权进行压制。清政府高额征税、敲诈勒索。

  ②结果:民族工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或本国官府才能发展。

  【明析概念】 

  实业救国

  实业救国是以发展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手段的一种经济思想。主要以张謇、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风行于20世纪初。这一思想表达了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的美好愿望,具有爱国的进步意义,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易错提醒】 

  中国近代企业与近代资本主义企业

  (1)在中国大地上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是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开设的工厂,其次是洋务派创办的企业,再次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2)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不是由封建社会末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

  

  1.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中国一直占统治地位。这种经济结构通常以家庭为单位,其特点是耕织结合。

  2.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3.为了挽救清朝统治危机,洋务派掀起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业的近代化。这对抵抗外来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4.19世纪70年代前后,在外资企业和洋务派创办工业的刺激和影响下,民间出现了一批民族工业;甲午战争后,"实业救国"热潮兴起。在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过程中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压迫和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