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民版必修二(浙江专用):专题二 第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民版必修二(浙江专用):专题二  第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第2页

4.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易混易错]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并非所有的列强都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比如,日本和美国都加紧了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侵略,所以,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的主要是欧洲列强。

二、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

1.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

(1)原因

①南京国民政府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促进政策及措施。

②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广大群众发起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

③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的"币制改革"对于稳定金融市场、刺激生产复苏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表现

①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加。

②1935年以后,就工业各行业而言,普遍出现较好的发展局面。

2.官僚资本的膨胀

(1)凭借国家政权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

(2)四大银行成为官僚资本聚敛财富的重要工具。

[易混易错] 1912~1919年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欧洲列强忙于准备和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不要误以为主要是由于辛亥革命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走向萧条,从反面说明这一问题。

[误区警示] 较快发展≠健康发展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大力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但是不能理解为民族工业健康发展。在近代中国,由于民族工业资金少、技术力量弱,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所以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知识点拨] 官僚资本的特点

(1)垄断性:与国家政权相结合。

(2)买办性:与外国资本主义相结合,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