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复习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学案(中图版)
高三地理复习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学案(中图版)第2页

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

高度 温度 大气运动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 2000-3000千米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 50-55千米 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平流运动 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经典例题分析】

【例1】读图回答问题。

(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和B是________,A和B+C是________,D是________,C+D+E是________的一部分。

  (2)不连续界面:F________。

  (3)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发生什么变化?

  (4)A和B为什么厚度不均?

  解析:此题考查了地球内部结构的有关知识及读图、析图的能力。从图上看:A、B所在的圈层是地壳,因为从深度上看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应是地壳的范围。地壳的厚度不均,A处是陆地,地壳厚度平均33千米,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地壳最厚的地方,有60多千米;B处是海洋,地壳厚度只有几千米。F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即莫霍界面,地震波在经过此不连续界面时,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明显加快。C+D+E是地幔的一部分,其中,C是上地幔顶部由岩石构成的岩石圈的一部分,A、B、C共同构成了岩石圈;D是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点评:此题考查了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部分知识,要求学生掌握莫霍界面的深度、地壳厚度不均的特点、软流层的位置、岩石圈的范围等。读图时要注意图上深度数值的变化。

答案:(1)地壳岩石圈软流层上地幔

(2)莫霍界面

(3)地震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4)地壳的厚度不均,A是大陆地壳,厚度平均33千米;B是大洋地壳,厚度只有几千米

 

【例2】.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纵波的传播速度较慢,横波的传播速度较快

    B.纵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

    C.横波只能穿过气态的物质

    D.纵波传播的速度随经过的物质不同而发生变化,而横波不变

  解析:此题考查了有关地震波的知识,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快,能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三态物质,而横波的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的物质。

  答案:B

【例3】.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

    A.地震发生时的地面变化

    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