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五 逍遥游 学案(3)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五 逍遥游 学案(3)第3页

内容部分

一、探 知 部 分(学生独立完成)

(一)、走近作者

庄子--名周。(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战国中期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的主要思想是 清静无为。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为了现实的束缚和苦闷,他还倡导精神超脱,主张彻底屏除世俗名利地位之心,入于精神自由的"逍遥"之境。

(二)、了解背景

庄子天才卓绝,其学无所不窥,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腐败社会现实使他不屑与之为伍;"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浑浊,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此景,他写出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三)、《庄子》

  道家经典之一,《庄子》一书有52篇,现存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计33篇。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著,外篇、杂篇为庄子后学著。因唐玄宗尊庄子为南华真人,故《庄子》又称《南华经》。 庄子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文笔汪洋恣肆,想象奇特丰富,气势波澜壮阔。具有浪漫主义艺术风格。《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鲁迅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四) 、课题简介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研 究 部 分(小组合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 给下列黑体字字注音

北冥( ) 鲲鹏( ) 舂粮( ) 泠然( ) 蟪蛄( )

斥鴳( ) 翱翔( ) 蜩( ) 蓬蒿( ) 坳堂( )

夭阏( ) 抢地( ) 榆枋( ) 抟扶摇( )数数然( )

决起而飞( ) 恶乎待( )

2、分组读文,找出文章各段的观点句,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①段:

②段:

③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应 用 部 分(独立完成、小组合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读第一段。

1、文言知识梳理。

要求:先独自探究下列各加点词语含义,并翻译文段,然后小组交流,将不会的问题汇总提交。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2、内容分析:

为了说明道理,作者采用了大量的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分析:

① 作者例举大鹏鸟、蜩与学鸠、路途远近与所作准备的不同,目的是什么?

答:

②万物在世间都"有所待",庄子为了证明此现象,用了哪些方法,举了例子说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巩 固 部 分(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阅)

1、重点句子翻译

① 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翻译:

②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翻译:

③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翻译:

④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而后乃今将图南。

翻译:

⑤ 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翻译:

⑥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翻译:

⑦ 之二虫又何知?

翻译: 学 生

笔 记 参考答案

二1读准字音

北冥(míng) 鲲鹏(kūn) 舂粮(chōng) 泠然(líng) 蟪蛄(huì gū)

斥鴳(yàn) 翱翔(áo) 蜩(tiáo) 蓬蒿(péng hāo) 坳堂(ào)

夭阏(è) 抢地(qiāng) 榆枋(fāng) 抟扶摇(tuán) 数数然(shuò)

决起而飞(xuè) 恶乎待(wū)

2第一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不自由)

第二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辨"(亦不自由)

第三段:从自然界到社会的人,无不有所待,真正的逍遥者是不受外物的限制的,他们无所待(无己、无功、无名--追求绝对的自由--逍遥的境界)。

文言知识梳理。

北冥(通"溟",海)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助词,的)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连词,表承接,不译)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而(连词,表承接,不译)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这)鸟也,海运则(就)将徙于(到)南冥。南冥者,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水池)也。《齐谐》者,志(记载)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击(拍打)三千里,抟(环旋着往上飞)扶摇(旋风)而(连词,表承接,不译)上(名词作状语,向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助词,不译)已矣(罢了)。且夫(况且)水之(助词,取独,不译)积也(助词,不译)不厚,则其负(负载)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兼词,于之,在它上面)则胶(粘,指着地),水浅而(连词,表转折,但是)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则民,就)在下矣,而后乃(才)今培(凭)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名词用作动词,向南飞)。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快速的样子)起而(助词,表承接,不译)飞,抢(触、碰)榆枋而(表顺承,就)止,时则(或)不至,而控(投,落下)于地而已矣(罢了),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