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新人教版必修2:第1单元 写景状物散文 2 故都的秋 学案
2018-2019学年新人教版必修2:第1单元 写景状物散文 2 故都的秋 学案第3页

道在鱼缸里长大的鱼,会不会朗诵有关海的诗句")、设问(如"如何才能越过灾难,飞抵梦想的天堂")。在表达方法上主要运用了联想(由人联想到鸟,联想到鸟面临的灾难)。

答案:(示例一)作品善用情绪色彩浓重的词语,如"泯灭""呐喊""挖掘着墓穴""悲哀"等;多用整齐的句式,如第段以四个字数一致的"那些......"描绘四幅图画,既有形象的美感,也有形式的美感;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如比喻有"美丽的服饰和迷人的发髻""鱼缸里的鱼"等,贴切而富有创造性。这些语言运用上的特点,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

(示例二)作品多用情绪色彩浓重的词语,如"泯灭""呐喊""挖掘着墓穴""悲哀"等;多用整齐的句式,如第段以四个字数一致的"那些......"描绘四幅图画,既有形象的美感,也有形式的美感;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如比喻有"美丽的服饰和迷人的发髻""鱼缸里的鱼"等。以上这些与作者的强烈情感是一致的。但我认为写文章不应满足于个人情感的宣泄。本文在遣词造句中情感注入过多过浓,未加沉淀节制,给人泛滥甚至虚假的感觉,降低了作品的感染力。

二、语言运用

6.阅读下面一则考古信息,请分条概括元青花身份受到质疑的三个原因,每一条不超过四个字。

中国陶瓷,凡一新品种诞生,其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演变,脉络清晰。但元青花没有童年,没有少年,当你看见它时,它俨然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让人怀疑它的身份。在人们的印象中,蒙古人只知扩张,不知建设,善武而不善文,所以如此精美的青花瓷出自蒙古人之手太让人不可思议。再有,元青花出现之前,中华文明的传统色调鲜有蓝色的身影。唐三彩以黄绿白为主,偶见蓝色。近年在南海打捞出的多套精美的蓝色青花瓷器,经考证为明代郑和下西洋带入东南亚的明青花,其烧制年代检测多在所谓元青花之前。这更让世人质疑元青花的

身份。

①         ②        

③       

解析:注意审题--概括元青花身份受到质疑的三个原因,给材料分层,第一个原因就是元青花脉络不清,第二个原因就是元青花不符合蒙古人的性格特点,第三个原因是"再有"以后的内容,加以概括即可。

答案:①没有演变(脉络不清) ②性格不符 ③色彩不符

7.下面是《故都的秋》中的一段文字,请认真阅读理解,然后对画线的句子进行仿写,必须另选喻体。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解析:仿写的句子要注意本体喻体之间的相似性。

答案:正像是奶茶之与咖啡,甜蔗之与辣椒,河贝之与鲍鱼,家鸭之与鸵鸟。

三、创意微写作

8.请运用"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的手法,以"秋雨"为题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

  要求:①通过对雨景的描写,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如悲伤、喜悦、愤怒、惆怅等;②多角度多侧面描写;③不少于200字。

答案:(示例)昨夜的一场秋雨,打湿了我的眼睛,静静地看人来人往,不知疲倦的心,游弋在红枫的森林。前世为着今生的相逢,不愿过奈何桥,不愿喝孟婆汤,化作一滴清露,挂在枫叶间,浸润着枫叶,陪着它寂寞,陪着它燃烧。且让那一树一树的火焰化作古筝,让我在天地间扯上三千青丝为琴弦,在这样一个寂静的黎明,在这样一个秋雨凄凄的日子里,柔柔地弹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