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蜀道难 教案(2)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蜀道难 教案(2)第4页

 所继承。如曹操等模仿其思想和艺术风格,并沿用其旧题写了许多不再入乐的乐府诗。唐诗人更大量借用乐府旧题抒写时事,从而赋予旧题以新生命。   【设计意图】虽然必修二中学习过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和乐府古题《短歌行》,但必修三有必要再介绍一下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温故知新。   (四)文本解析   1.整体感知。   (1)听朗读录音。   注:要求学生有目的地听:字词读音、句式停顿、情感基调。   (2)学生齐读。   注:在学生齐读之前,教师应结合相关资料,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2.细读文本,梳理文句(重点)。   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按字句段的顺序进行,类似于文言文的串讲,但不等同于串讲,在把诗句分离之后,要有句段的整体观。结合注释及参考资料让学生了解基本文意,并在描写内容和写作手法及作用上要做适当的点拨,原因是《蜀道难》里的词藻比较新奇丰富,意象和技巧运用较多,学生理解有难度,也是为下文问题探究作铺垫。   

3.小组合作,问题探究。   

(1)从课文可知,李白对"蜀道难"一咏三叹,试概括三叹的内容。   

参考要点:一叹蜀道之高险,二叹蜀道之惊险,三叹蜀道之凶险。   注:一咏三叹是本诗的行文特点,也是让学生宏观把握诗歌的线索,结合第一部分的整体感知,通过此小题检查学生的理解力和概括力。   

(2)说说全诗为什么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参考要点:首先明确这是反复(复沓形式)的表现手法,那么它的作用是什么?应结合具体文本分析,立足于形式结构和诗歌主题──"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既是作者咏叹的主题,也是诗意转折和抒情变化的标志。它在第一段出现,像晴天霹雳震撼人心,开启出一篇"奇之又奇"的文字;在第二段出现,承前启后──承接前面的"畏途巉岩不可攀",引发后面的"其险也如此";在第三段出现,曲终奏雅,再三致意,其殷切关心之意,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