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新人教版语文原创《第14课:故乡》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新人教版语文原创《第14课:故乡》教案教学设计第2页

正音

秕谷bĭ 颧骨quán 折本shé 潺潺chán 伶仃língdīng恣睢zì suī 阴晦huì 楞檐léng 捏niē 猹 chá 胯kuà 祭祀 sì 弶jiàng 毡 zhān 匾biǎn 鹁鸪 bó gū 獾 huān 潮汛xùn 髀 bì 愕 è 嗤 chī 瑟sè 噤 jìn 黛 dài

四、整体感知:思考

1、"我"是何时回故乡的?在故乡呆了多长的时间?找到相应的词语。

深冬回乡,呆了大约半个月。"第二日""过了三四天""又过了九日"

2、小说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 按时间顺序

3、叙述了哪些主要情节?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

1、小说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以"我"在故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

2、依据小说的线索,可以把小说分为三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一)回故乡 (二)在故乡(三)离故乡

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 写"我"渐近故乡时的悲凉心情和眼前故乡破败萧条的景象,交代了"我"回故乡的时间和原因。开头到第 5 自然段

第二部分:叙述"我"在故乡的见闻、感受第 6 自然段到第 77 自然段

第三部分:写"我"离开故乡的心情、感想,表达了"我"对新生活的向往。

第 78 自然段到结尾

第二部分(6--77)写"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

第一层(6--8)写老屋的寂寥,更使"我"沉浸在深深的悲凉之中;还写与母亲商定搬家的事情。

第二层(9--33)写"我"回忆与少年闰土的友情。

第三层(34--52)写"我"见到了圆规杨二嫂。

第四层(53--77)写"我"见到了中年闰土。

五、合作探究

一、阅读1-5段,回答以下问题。

1、第一段中的"冒着严寒"说明什么?

"冒着严寒"写回故乡的季节,写出我回故乡急切心情 。

2、第2段描写了哪些景物,起什么作用?

天气阴晦、冷风呜呜的响、苍黄的天、萧索的荒村。写出衰败荒凉的农村景象,衬托"我"悲凉的心情。

3、如何理解第3段的含义?本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先用一个感叹句"阿!"再用一个否定的疑问句。这样写是因为故乡的景象出乎"我"的意料,因而产生怀疑,但又的确是"我"的故乡。对怀疑加以否定,反映"我"的复杂思绪,沉重的心情,为下文作铺垫。在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4、怎样理解"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我所感的悲凉"?

眼前萧索的景象与"我"记忆中的故乡造成很大的反差,心中疑惑既而感到悲凉,只得自我安慰,实则流露出一种忧愤之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