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14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14第2页

一、教学内容和作用

  《简易方程》这一单元主要学习内容的是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以及简易方程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简易方程的运用。

  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和已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用○、△或□表示数)的基础上学习简易方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并且能够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算术知识。一般地说,在小学教学简易方程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与符号意识。

  2.有助于落实数学课程"四基""四能"培养目标。

  3.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算术知识。

  4.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的衔接。

  本单元的内容分为两节,第一节的主要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第二节的主要内容是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和解简易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些内容的编排体系如下表:

  

                             例1

  

                                例2

  

   例3

  

  

  

   例5

  

  

例1

例2、3

例4、5

例1

例2

例3

例4

例5

二、教材编写特点

  1.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编排用字母表示数的内容

  2.以等式的基本性质为基础,而不是依据逆运算关系解方程

  3.凸显利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的优势

  4.加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适当分散难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的要求:

知识技能:

  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解简单的方程。

数学思考:

  初步形成数感,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含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问题解决:

  1.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4.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读结果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尝试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实事求是、勇于质疑等良好品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要求:

  1.在具体情境中能用字母表示数。

  2.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

  3. 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如3x+2=5,2x-x=3),了解方程的作用。

  4.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知识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等,初步了解简易方程,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数学思考: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问题解决:能列简易方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

2. 有意识地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

3.重视概念与原理的教学

4.重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5.注意掌握教学目标的适切性

6.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用字母表示数.................................5课时左右

2.解简易方程....................................12课时左右

方程的意义....................................1课时左右

等式的性质....................................1课时左右

解 方 程....................................5课时左右

实际问题与方程..............................5课时左右

3.整理和复习....................................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