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导学案(共两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导学案(共两课时)第2页



【课内研学】

1、种树人是怎样奇怪地种树的呢?

2、面对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作者产生了哪些问题?

3、种树人到底为什么这样做呢?

第二课时

导学目标:能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导学过程:

【品读重点,领悟道理】

1、"我"听了种树人的一番话,为什么非常感动?

这里"不确定"是指 。

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不确定",比如 。

我明白了作者是用借 喻人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的。

2、"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

【拓展延伸,想象说话】

  种树人与"我"的对话被一棵棵桃花心木苗听得清清楚楚。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它们会想些什么呢?会对种树人说些什么?

  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我是一棵( ),我会想:( )

  温馨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或者其他角度展开想象

⑴如果我是一棵(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⑵如果我是一棵(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⑶如果我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课堂检测】

1、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1)枯萎( wěi) 旺盛(shèng) 空地(kōng)

(2)插秧(yāng ) 膝盖(qī ) 模仿( mó)

(3)依赖(lài) 汲取( jí ) 苗圃( pǔ )

2、填空

(1)、《桃花心木》一课采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用树的成长来比喻(          )。

(2)、本文中"我"的情感变化线索是( )--(  )--(    )--(   )。

(3)、"不确定"的意思是:(1)树的"不确定"指树在成长过程中要经历的(          );人的"不确定"指(               

3、回答问题

①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