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民版必修二(浙江专用):专题六 第3课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民版必修二(浙江专用):专题六  第3课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学案)第2页

二、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末

(1)理论:凯恩斯主义。

(2)政策:把实现充分就业作为主要目标。

(3)结果

①积极作用:美国经济高度繁荣。

②局限性:造成巨大的财政赤字、高额国债和严重的通货膨胀。

2.20世纪70年代

(1)背景: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困境。

(2)政策:尼克松、福特和卡特政府交替使用紧缩财政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

(3)结果:无法摆脱"滞胀"的困境,凯恩斯主义失灵。

3.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时期)

(1)理论: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理论。

(2)政策

①通过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

②用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来医治生产停滞。

(3)结果

①1982年底,美国经济开始回升并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状况得到缓解。

②造成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并存的局面。

4.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执政时期)

(1)政策:"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2)宗旨: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政府干预。

(3)措施

①缩减政府开支、裁减政府雇员、适当增税、鼓励消费。

②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新技术、教育、健康保险和环境保护的投资。

(4)效果:解决了财政赤字问题和失业问题。

[思维点拨]

1.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被称为反凯恩斯主义,它们并不是主张放弃国家干预经济,而是主张减少国家对经济的过多干预。

2."滞胀"全称停滞性通货膨胀,在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中,特指经济停滞与高通货膨胀,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通俗地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