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版学案:模块二 第三章 第一讲 农业区位因素 Word版含解析
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版学案:模块二 第三章 第一讲 农业区位因素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1.自然因素

气候 光照、热量、水分条件与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复种制度的关系最为密切;不同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要求的光、热、水条件不同 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 地形 坡度大于25°一般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升高有所不同 山地适宜发展林牧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 土壤 土壤的酸碱度、肥力、厚度、质地影响农作物种类和产量 依据土壤特性选择农作物品种   

  2.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 对农产品的需求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 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政策 各国政府用来调整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农业技术 可使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生产成本降低 其他 包括劳动力、地价等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自然条件方面的因素变化不大,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因素经常变化。

  

  

  

  【联】 农业布局中的"限制因素"和"主导因素"

  (1)限制因素: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因素,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水源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2)主导因素: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有时某个区域的限制因素得到满足,就会转化为主导因素。如西北地区绿洲农业的主导因素就是水源。

  【注】 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不同

影响农业的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是不同的。光照条件主要指太阳辐射的时间长短和强度;热量条件主要指气温(积温)高低。太阳辐射强,气温未必高;光照条件好,热量条件不一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