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八年级上册语文原创《第19课:蝉》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
部编本八年级上册语文原创《第19课:蝉》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第2页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1. 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

【交流点拨】两方面--蝉的地穴、蝉的卵。

  2.理清文章结构。

【交流点拨】

  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第一层(第1段):表明自己"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第2-7段):按照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对蝉的地穴进行考察。

  第三层(第8-11段):写对蝉的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

  第二部分"蝉的卵":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第一层(第12-13段):介绍蝉的产卵,分别说明了产卵的地方、方式和数量等。

  第二层(第14-17段):写蝉卵遇到的危险,首先说明产卵的数量多是为了在遭到破坏时能有幸存者,然后介绍蚋对蝉卵的破坏和蝉对此的茫然无知。

  第三层(第18-24段):介绍蝉卵的孵化和幼虫的活动。这一层次详细记述了蝉的幼虫从蜕皮、悬挂、落地,到藏身地下的经过。

  第四层(第25-26段):概括写蝉的生活历程:"4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这既照应了蝉的地穴的介绍,又结束了对蝉卵生长过程的说明,也是对全文做了形象化的总结。

  (二)深层探究

  1.品读蝉挖洞、脱壳、产卵、幼虫钻土等细节,看作者是抓住了什么特点来进行介绍的?

【交流点拨】

挖洞(第4段):分泌黏液,使泥土成为泥浆,固定隧道;

脱壳(第8-10段):找支撑点,外层皮由背的中线慢慢裂开,表演奇怪的体操;

产卵(12-13段):选择最小的向上翘起的树枝,在一根枯枝上刺出三四十个孔;

幼虫钻土(23-24):四处寻找软土,扒掘地面,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钻进去,隐藏自己,最后写尾部。

2. 细读课文8-10段,说说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蝉脱壳的呢?

【交流点拨】先找支撑点--接着写背部变化--再依次写头部、吸管、前腿、后腿和翅膀的露出。

3.作者为什么没有按昆虫一般的生长过程"卵--幼虫--成虫"的顺序来介绍蝉,而是选择从中间的一环"幼虫"入手呢?

【交流点拨】这样安排顺序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其一,幼虫建筑地穴,这比成虫产卵要生动、丰富、有趣得多,以此开头,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而跟随作者去进一步探究蝉的世界的奥妙;其二,使行文新颖活泼,不落俗套;其三,也是最重要的,是突出蝉"4年黑暗的苦工"这一重要特点(蝉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的活动)。

(三)语言品析

  1.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尽量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

  【交流点拨】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蝉脱壳比作"表演一种奇特的体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蝉脱壳的过程。用了一连串动词,如"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钩住"等等,把蝉从壳中脱出的艰难过程具体、生动、准确地写了出来。

  2.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

【交流点拨】把蝉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此"指蚋毁掉蝉的卵,取代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