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一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学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一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学案第3页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知识点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原因: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目的: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

  4.含义:由中央政府统一领导,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行使自治权利。

  5.实践:共成立了五个自治区,一百多个自治州、自治县(旗)。

  6.意义

  (1)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

  (2)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而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民族共同行使的自治权,而不是某一少数民族的自治。

  

  

  探究点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材料一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此以后它应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而继续存在①。

  --《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统一战线组织问题的意见》

  材料二 1954年9月15日开幕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有1226名代表,包括了我国所有的民主阶级和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包括了工农业劳动模范,军队的英雄人物,著名的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工作者,工商界、宗教界的代表人物,包括了民族各阶层的代表②。

  (1)结合材料一,说明人民政协职能的变化。

  提示:政协会议的职能由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变为统一战线组织,由立法机构变为政治协商机构。

  (2)材料二说明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怎样构成的?反映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何特点?

提示: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全国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人士构成。具有广泛性和平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