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苏教版数学《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苏教版数学《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教案教学设计第3页

比较这两张表格,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我们为什么都要列出小明的信息呢?

交流:

18÷3=6(元) 42÷6=7(本) 或 30÷5=6(元) 42÷6=7(本)

(将这两个表格我们可以合并成一个表格,在进行简化就得到了这样的表格:

3本 18元

5本 ()元

()本 42元

这样我们更容易看出数量关系

2、比较: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校对以后,让学生观察,然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

这节课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先整理出相应的条件,尤其是列表法,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第1题(字典图)。让学生相互说一说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然后列表整理,再解答并交流,最后说说解题思路。

借助"15×28"让学生说说简便算法。

2."想想做做"第2题(购球情境)。

问:读一读老师说的话,如何理解它?

完成书上的表格。并逐一解决。

交流:指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

列完表格后讨论"我带的钱正好可以买6个足球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