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语文版必修二我的回忆(节选) 学案
2019-2020学年语文版必修二我的回忆(节选) 学案第3页

  得很好。尤其是1981年由该所主持、余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通史》(14卷本),这是全国文学研究规划重点项目之一。如果说把《中国文学通史》(14卷本)系列作为不可多得的古代文学研究的丰碑来看,先生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宝贵的事业心、先生因而所付出的心血,遗泽炳蔚,不可小觑。

  先生在繁忙的工作中,对于向他求教的人无不尽其所能。杨任之著《诗经今译今注》前言云:"本书承前辈余冠英先生,故友李长之先生多所匡正,不胜感激。"扬州大学顾农教授曾著文纪念先生,说在学生时代写信向先生请教,余先生都回信赐教。

  1995年9月2日,先生因肺炎、心力衰竭而归道山。先生的墓碑上镌刻着"天地悠悠"四个大字,发人深省。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余冠英(1906-1995),中国古典文学专家,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余冠英先生毕生致力于古典文学和古籍整理工作。(摘自"百度百科")

  ②继《唐诗选》之后,我又当了《汉魏六朝诗选》的责任编辑。在注释中遇到难解的问题,他不耻下问,要我帮他推敲推敲,我真有点诚惶诚恐。(摘自林东海《学者余冠英长者风范》)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西南联大及清华大学复校期间,余冠英曾先后主编《国文月刊》《语言与文学》等刊物,对推动当时的学术发展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B.余冠英在清华大学读书,先上历史系,后改国文系,既因为他要顺应时代的需求,同时也因为他在文学方面表现出的才能和造诣超过了历史学。

C.民主人士李公朴、闻一多遇难,在客观上激起了清华等高校师生的斗争激情。余冠英始终坚定地站在了人民这一边,并积极处理闻一多的后事。

D.作为一篇追忆性的传记,本文语言淳朴、亲切,字里行间充满着对余冠英先生的敬佩和赞美之情,表明了作者的情感倾向。

解析B项,"他在文学方面表现出的才能和造诣超过了历史学"于文无据,文中并无明确信息,从文本推断不出来。

答案B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把余冠英出生的时间、地点写得详尽,除了符合传记文学开篇介绍传主籍贯等信息的体例外,还暗示了他的出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味。

B.朱自清离世后,余冠英一方面写文章探究朱自清得病的原因,另一方面出任朱先生文集编委,完成朱自清未竟的事宜。

C.20世纪50年代,余冠英选编的《诗经选》《汉魏六朝诗选》《乐府诗选》等著作流行于世,其中《诗经选》更是得到一致好评,影响很大。

D.文章将余冠英的人生经历和学术成就结合在一起,引用传主的语言与大量名人的评论,通过议论、抒情等手法的使用,给读者呈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学者形象。

E.余冠英近90年的人生之路是极不寻常的,既有战火纷飞的年代,也有饱受屈辱的"文革"时期。他去世后,墓碑上的四个大字"天地悠悠"耐人回味。

解析A项,"还暗示了他的出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味"犯了任意延伸的错误,文本只是客观介绍而已。B项,"一方面写文章探究朱自清得病的原因,另一方面出任朱先生文集编委,完成朱自清未竟的事宜"曲解文意。D项,"通过议论、抒情等手法的使用"说法有误,文中议论使用很少,几乎没有用到抒情。

答案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