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教案第4页

   3. 在这危难时刻,老汉下了一道命令,什么命令?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好一句"党员排在后边",谁排前面?老汉始终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

     在这个危难时刻,老汉会如何下这道命令呢?

     哪一个标点引起了你们的注意?(感叹号!连续出现三次!)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就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让咱们铿锵有力地读读这段话!

     小结:在洪水面前,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支部书记,他就像一座山巍然屹立,岿然不动。

  四、设置矛盾,体会老汉父亲的大山形象

   1. 同学们,老汉的大山形象让我们刻骨铭心。除了老汉,文中还有一个人作者也进行了具体描写,谁?(小伙子)请你们认真默读最后几个自然段,划出描写老汉与小伙子动作的词句。

    划好了吗?老师把他们相关的几个自然段打在屏幕上。请你们把他们前后各自的动作对照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矛盾的地方吗?

    这一"揪"是把小伙子从哪里揪到哪里?老汉犹豫了吗?哪几个词可以看出?(突然,冲)老汉揪得像大山一样果断来,一起果断地读读。

    后来,老汉与"揪"相反的动作是"推"。这一"推",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小伙子。

    这一"瞪",是小伙子对老汉的不满,不情愿。可是后来这一"推",又是那么心甘情愿地把生的希望让给老汉。

    矛盾之处【老汉:揪--推;小伙子:瞪--推】

   2.老汉和小伙子,他们说的、做的,前后似乎充满了矛盾。同学们,你们能读懂吗?

    似懂又非懂,令人费解,是吧?如果你读了下面这段话,老师相信你在顷刻间会明白许多许多......

    出示文章的结尾: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课件)背景音乐

    让我们一起怀着沉痛的心情读读这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