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学案第5页

提示 变化:牛耕出现和推广;意义:利用畜力节省人力,提高耕作效率,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是农用动力的一次巨大进步。

[史论形成] 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

(1)原始农业采用"刀耕火种"的方式。

(2)在距今七八千年前,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3)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掌握了开沟排灌、除草培土、沤制绿肥、治虫灭害技术。

(4)春秋时期,铁农具、牛耕出现,战国时期推广。此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拓展延伸] 对精耕细作的认识

(1)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

(2)它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到元是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

(3)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其作用是改变了农业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率。

主题 小农经济的形成、特点及影响

[史料探究]

1.小农经济的形成

史料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进步①及生产关系的变革②共同促进了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③。

--《中国古代史》

注:①指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②指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③指小农经济形成。

思考 依据史料分析古代小农经济产生的时代背景。

提示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