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3 第24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教案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3 第24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教案第2页

1.学习伟人百折不挠、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

2.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感。

3.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显示"文革"图片)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我们知道,"文化大革命"给党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那么"文化大革命"产生的深刻思想根源何在?

多媒体课件显示:

材料一:"在通过'五一六的通知'的前几天,他(毛泽东)在给林彪的一封关于部队农副业生产报告的批示信中,勾画了他所向往的理想社会的蓝图。这封信要求全国各行各业都要办成亦工亦农、亦文亦武、又批判资产阶级的社会组织,办成逐步限制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逐步限制按劳分配和物质利益原则,在经济上自给自足或半自给自足的社会组织。"

--《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二:"毛泽东把不赞成他的错误意见、提出某些正确主张的一些中央领导人,说成是搞修正主义或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师 毛泽东这种构想能否实现?为什么?假使你是负责的领导人,你会怎么办?

生 不能实现。因为毛泽东的设想违背了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人为地阻碍社会的进步。

假如我是负责的中央领导人,必然会反对毛泽东的意见。

师 毛泽东对于其他领导人与自己持不同意见会怎样看待呢?

请再阅读材料。

师 正是由于以上错误思想的指导,毛泽东发动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大革命",从而给党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从1976年结束"文化大革命"至今的30年内,我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人民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显著上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这些成就都是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取得的。

本节课我们将系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过程、主要内容及其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