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第2页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

  2.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比较地理位置、气候、土地、矿产等条件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学会区域比较的一般方法。

  3.用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变化,说明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1.举例说明区域的特征

  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以某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学答疑】

  一、区域的内涵

  读教材第2页第一、二、三段完成下列问题。

  1、区域的定义:区域是地球表面的___________单位,它是人们在__________的基础上按一定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2、区域的特征: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_________、形状和__________。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____________;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域既是上一级__________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________。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读图及教材第2、3页,对比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自然环境差异:

(1)地理位置:

  A___________位于北纬_______附近,地处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________的入海口。

  B___________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地处_________的中部。

(2)气候条件、土地条件、矿产资源方面的差异: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气候条件 _____________气候 ____________气候

土地条件 _______为主,多为________,人均耕地面积______全国平均水平。 ________为主,多为_______,

人均耕地面积_____全国平均水平。 矿产资源条件 有丰富的______________等矿产 2.读教材第2、3页,对比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农业 耕作类型 ________耕作业、水产业 旱地耕作业、__________ 主要作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物熟制 一年_____熟到_____熟 一年____熟 商业贸易 发达 工业 重要的_________基地 ____________基地 三、读教材第4、5页的内容,完成

  1.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自然条件:_______ ____气候;地势__ ___;

平原上__ ___分布较广;土质___ ____。

2.长江中下游开发早期,____________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___________使人们开垦困难。

  3.农业社会,长江中下游是我国___________的主要产地和主要的__________ 和__________生产基地。

  4.现代社会,人均耕地少,耕地破碎,农业生产规模较_______,粮棉生产在全国的地位下降。

预习中的困惑:   

【合作探究】

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

3.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水热组合较好,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但近年来粮食商品率却不断下降的原因?

【巩固训练】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区域划分的指标和方法是固定的 B.区域之间有明确的边界

  C.区域是最小的单位不可分割 D.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

  2.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都位于平原地区 ②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③都位于第三阶梯 ④雨热同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水田为主 B.作物有水稻、油菜、棉花等

  C.一年两熟至三熟 D.西部降水较少,适宜发展畜牧业

  4.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它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

  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C.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D.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势的地理位置

  5.下列关于南北方传统民居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南方民居墙体厚 B.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小

  C.南方民居屋房檐宽 D.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

  6.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由若干平原组成 B.本区河流、湖泊较多,但无沼泽分布

  C.是中国最大的平原 D.地势低平,土质疏松

  7.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因素转变为现在有利因素的是( )

  A.稠密的水系 B.黏重的土壤 C.便利的交通 D.平坦的地形

  8.下列粮食作物具有单位面积产量高的是 ( )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大豆

  9.下列关于长江下游平原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产规模大 B.机械化程度高

  C.全国"粮仓"的地位下降 D.粮食商品率极高

  10.下列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划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对于区域发展阶段划分的看法所有学者都认为划分为三个阶段

  B.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时期的人地关系已显现出不协调

  C.区域发展的后期阶段人地关系矛盾加剧

  D.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人地关系基本上是协调的

  11.适合在松嫩平原种植的农作物是 ( )

  A.春小麦、玉米、甜菜、亚麻 B.冬小麦、高粱、大豆、甜菜

  C.玉米、高粱、大豆、油菜 D.玉米、芝麻、甜菜、大豆

   12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春节期间,为满足乌鲁木齐市场的需求,大批的新鲜蔬菜瓜果从海南运往新疆。

  材料二 海南、新疆两省区相关地图

  (1)海南岛和新疆发展农业生产的气候优势分别为(  )

  A.光照 水源 B.热量 光照

  C.降水 热量 D.热量 水源

  (2)受地理位置、地形、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两省区的主要交通方式除了公路和铁路运输外,海南还有______,新疆还有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