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二:第3专题 历史的回声 阿房宫赋 学案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二:第3专题 历史的回声 阿房宫赋 学案第4页

(1)灭六国者,六国也。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函谷举。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秦人不暇自哀。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判断句 灭掉六国的,是六国自己。

(2)判断句 一个人的心思,就是千万个人的心思啊。

(3)被动句 函谷关被攻破。

(4)宾语前置句 秦朝统治者来不及哀叹自己。

(5)状语后置句 使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多。

[常识·速览]

晚唐"小杜"--杜牧

  杜牧(803-853),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曾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湖州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早年颇有抱负,但未能施展,晚年渐趋保守消极。

  杜牧工诗、赋、辞,诗歌创作成就最高。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多针砭时事;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后人称他为"小杜";又因和李商隐齐名,两人被称为"小李杜"。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人称他"樊川先生"。

  代表作有诗歌《江南春绝句》《山行》《泊秦淮》《清明》《过华清宫绝句》等及文集《樊川文集》,后人编有《樊川诗集注》和《杜牧诗选》。

  杜牧所处的时代,唐王朝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且藩镇跋扈,吐蕃、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杜牧针对这种形势,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但唐敬宗李湛好游猎,喜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对于这一切,杜牧既愤慨又痛心。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指出:"宝历(唐敬宗的年号)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1.文学常识

"赋"是一种文学性很强的文体。它是在《诗经》铺陈言志的手法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赋的特点是"铺采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铺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