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新高考历史素养突破总复习(岳麓版鲁京用)讲义:第5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单元提升课(五) Word版含解析
2020版新高考历史素养突破总复习(岳麓版鲁京用)讲义:第5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单元提升课(五)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视角2 主流思潮--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

【知识点拨】 俄国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出现了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抗。二战期间,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势力,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走向结盟。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的冲突日益显现,最终导致了美苏战时同盟破裂,美苏两极格局逐渐形成。其实质是不同社会制度与国家利益的对抗,成为世界局势相对不稳定的根源,也是至今某些大国推行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思想根源之一。

【考题例证2】 (2018·广东佛山调研)美国政府在1961年向尼日利亚政府提出了农业技术援助计划,批准使用23万美元的资金,用于与尼日利亚在农业扩展和培训领域内的技术合作项目。它对刚果也有类似的技术援助项目,签署了一份关于在刚果共和国发展农业的合同,通过刚果多种工艺学会在刚果发展农业教育和扩展项目。美国政府这些措施的主要意图是(  )

A.缓和东西方对峙状态

B.促进非洲国家的经济繁荣

C.同苏联进行"冷战"对抗

D.消除全球发展中贫富差距

解析 材料中美国援助的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故不能缓和东西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故A项错误;促进非洲国家的经济繁荣是美国援助非洲的影响,但不能体现出二战后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意图,故B项错误;二战后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美国援助非洲,是为了遏制社会主义发展,与苏联冷战对抗,故C项正确;消除全球贫富差距,不能体现出二战后美国谋求世界霸主地位的意图,故D项错误。

答案 C

视角3 历史趋势--世界多极化趋势

【知识点拨】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欧共体、日本、第三世界、中国崛起,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战局面结束,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