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人教版讲义:必修二 第七单元 第1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人教版讲义:必修二 第七单元 第1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5页

  业开始。

  3.从工业分布看,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其原因是这些地区受资本主义列强侵略较早,自然经济瓦解的程度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较高;同时交通便利,便于利用外国的技术设备;历史上,这些地区商品经济发达,基础好;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的通商口岸。

  4.从设备、技术和经营管理看,中国民族企业是很落后的。

  5.从企业产生发展的社会环境看,中国民族企业身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因而发展缓慢,这决定了中国民族工业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矛盾又有依赖性,这正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最重要的特点。

  [探究重难知识]

  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材料一] 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

   --摘编自方鸿铠等修、黄炎培等纂

  《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解读] 材料一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鸦片战争后,列强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洋纱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纺""织"分离;随后,洋布输入,取代土布,使农家"耕""织"分离。

  材料二反映出鸦片战争后中国棉纺织品进口增加,土特产品(茶叶)出口减少;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整段材料说明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