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5第1章第2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同分异构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5第1章第2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同分异构教案第2页

  也就是说"同分异构体"知识是放在"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教学之前进行,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与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成键方式有关引入,这有着知识逻辑上的关系,有其内容呈现的优点;但从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差,虽然对"同分异构体"的概念有所理解,但实际做题上,若把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变形书写,由于空间想象能力差,经常分不清"同一物质"与"同分异构体",而且,书写同分异构体时,经常重复书写也不知道,针对这种情况,若先把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教给学生,然后学会从给有机物进行命名,通过命名来检验或判断同分异构体,学生就更容易掌握。加上"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以及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是后续学习、交流和研究有机化学必备的知识。因此,我把教材的这部分内容(原第二节和第三节内容)的呈现以及课时进行了重整:

第二节: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有机化合物的命名(2课时)

    具体内容:一、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二、烷烃的命名

  (由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可造成有机化合物的数目庞大的,这需要有专有的名称与之一一对应,从而先引入"烷烃的命名法"学习。)

   三、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四、苯的同系物命名

   加上命名知识的练习巩固

第三节: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2课时)

    具体内容:一、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

            (结合与同系物概念的对比回顾以及深化)

    二、同分异构体的种类和判断方法

          三、同分异构体的性质差异

   四、如何书写同分异构体

   五、键线式的含义

  

2.教学策略和方法

  "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的概念在基础模块(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烷烃》)中已提出,但当时只局限会区分较简单烷烃中的同系物以及同分异构体则可,没有拓展深化到其它类别有机物中的同分异构现象以及稍复杂烷烃的判断,也没有要求学习同分异构的基本类型和书写。现则是在对简单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有机物深入的学习。因此本节的教学策略侧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