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九课第1课时 生活需要法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九课第1课时 生活需要法律第2页

生活。

(二)法律与个人

活动二:权利义务相伴一生

思考:

(多媒体出示此材料及问题)

李华参军前是个勤奋学习的学生,2014年复员后到电厂工作,由于工作努力,又被评为县人大代表。他每月寄800元钱给乡下年迈的父母,并自觉交纳个人收入调节税。

材料中的李华享有了哪些权利?履行了哪些义务?请填写在下面的表格里。

李华的经历 享有的权利 履行的义务 勤奋学习 受教育 受教育 参军 依法服兵役 电厂工作 劳动 劳动 被评为县人大代表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自觉交纳 依法纳税 想一想:

法律与个人有什么关系?

教师讲述:在我国,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活动三:法律相伴一生

(多媒体链接教材P85上"探究与分享"栏目)

活动:1.学生自主独立完成教材P85连线题。

2.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探讨:我们的主要权利有哪些?相应的法律是什么?

想一想:个人生活与法律的关系?

要求把探究的答案记在课本或笔记上,然后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

(多媒体展示此表格)

我们的权利 相应的法律 生命健康权 宪法、民法通则、刑法等。 人身自由权 宪法、民法通则、刑法等。 人格尊严权 民法通则、户口登记条例等。 受教育权 义务教育法、教育法等。 智力成果权 民法规则、知识产权法等。 财产权 宪法、民法通则、刑法等。 劳动权 劳动法等。 教师归纳:

权利与我们相伴一生,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目标导学二:法律的脚步

活动四:法律的产生

(多媒体播放教材p87相关链接,配上图片解释)

思考:

(1)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靠什么调节人际关系和自己的行为?

提示:风俗习惯。

(2) 法律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创制法律目的是什么?

提示: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

教师归纳:

(多媒体出示问题:法律的本质)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目标导学三:法治代替人治

活动五:"期待中的法治国家管理"

(多媒体出示小游戏活动要求)

活动:主题:"自己期待中的法治国家管理"。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准备五类人员分工小纸片,写下他们分别要扮演的五个角色,如"政府(管理人员)"、"法官"、"商贩"、"执法人员(警察)"、"社会成员(平民)"。要求先弄清自己的角色,按照角色进行对话表演,在组内交流,再在班内展示,相互评析。

讨论:

什么是法治?它的要求是什么?它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

(1)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之上。

(2)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