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5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学案(岳麓版08版必修3)
历史:第5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学案(岳麓版08版必修3)第4页

    ③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理论:____________,即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⑤个人:孙中山上书改革失败,走上暴力革命道路。

提出: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组建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上,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的内容及评价(民族主义是_______,民权是____________,民生是补充和发展)

①民族主义,即开展民族革命,反满,恢复____________正统(狭隘的民族观)

②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开展______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____________。

③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开展______革命,解决以________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实现家给人足。(资产阶级土地纲领)

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进步性:①反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经济要求。

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____________、______权利和发展经济的愿望。

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指导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②在三民主义指导下,革命党人武装推翻____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_,颁布《_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观念深入人心。

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________要求,没有彻底的________纲领,未从____上彻底清算封建因素,孙中山有____的民族观,使资产阶级无法完成_________的革命任务。

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

  论战内容:要不要________、要不要实行____________、要不要改变____________。

  论战实质:就中国进行何种资本主义____________而战。

  影响:是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促进________思想的传播,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

康梁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

同:都学习西方____________。

异:康梁:君主立宪,改良; 孙中山:民主共和制,革命,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

三民主义的实践:辛亥革命和亚洲第一共和国的产生(选修16课)

  酝酿阶段:①与改良派论战,传播民主革命思想。

   ②1905年成立____________(资产阶级政党),阐述_________为革命纲领。

       ③1905年至1911年,发动一系列反清武装斗争。(影响最大的_______起义)

  高潮阶段:①1911年10月10日______起义成功,成立湖北军政府,_________任都督。

②各省独立,但立宪派旧官僚投机革命,使革命潜伏失败危机。

       ③________年,成立中华民国:都城南京,五色旗,公元纪元。

        对内颁布发展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和改良风气的法令(革命性)。

        对外承认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效(软弱性)。

       ④1912年颁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维护____________,限制____________独裁。

内容:国家主权在民、____________体制、三权分立、改总统制为____________,扩大____________权力,严格修宪程序,确认保护私有财产,保障人民____________的原则。

性质:____________民主宪法。

《临时约法》对中国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①实现_________创新,确立____代议制,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②第一次以_____形式宣布国家主权属于____,规定人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具有____________的进步意义。

③局限性:国民的选举权、监督权、妇女参政权、土地税和土地国有制未兑现

政治权力操纵在旧势力手中。

《临时约法》实施结果:1914年被袁世凯废除 。(原因:民主环境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