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3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学案(1)
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3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学案(1)第5页

解析: 诗词由于协韵、平仄和表意的需要,常常改变正常的语序,运用所谓"倒卷之笔"(即倒装句式)。鉴赏时对这些诗句要防止误读,并细细体会它的妙处。

2. 答案: (1)用了比喻、拟人和移情的手法。"玉簪螺髻",用比喻写山之形。"献愁供恨",用拟人写山之神。山无所谓愁与恨,但是词人满腹忧愁,于是在他的眼里,所有的自然景物仿佛也都披上了忧苦愁恨。这是移情于景的手法。"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反过来,又更能表示人内心的愁苦。

(2)用了比喻、衬托的手法,词人用"落日""断鸿"这样的衰败景物,衬托了词人内心的愁苦。同时,辛弃疾也用"落日"比喻南宋国势衰颓。"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作为"江南游子"的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3)用缩句和比喻的手法。"风雨",喻词人一生漂泊,身世浮沉。"树犹如此",用缩句的手法,表达"时不我待"的感受。同时,"风雨"也喻南宋在风雨飘摇之中。

(4)用了借代、象征和比喻的手法。"舞榭歌台"代指孙权创建的功业,也是当年承平气象的象征。"雨打风吹"喻历史的风雨。这个诗句用形象描写的方法,说明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荡然无存。词人慨叹眼前的景象,也就表明了他既崇拜孙权,又为当前的时局担忧。

(5)用借代、比喻、夸张的手法。"金戈铁马",代精锐的军队;"气吞万里如虎",比喻兼夸张,形象地描写了当年刘裕北伐所向披靡的气势。

解析: 这是写作技巧鉴赏题,解答此类题目,必须掌握一定的写作知识,并且能够运用知识对具体的语言进行分析,这就是所谓的"化知识为能力"。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需要在反复训练中提高。

3. 答案: 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 遥岑:眺望远处的山岭。 舞榭(xiè):歌舞的台榭。 吴钩:古代吴地出产的一种宝剑。 巷陌(mò):街道。揾(wèn):擦。

4. 答案: 1."舞榭歌台"是吴国康平气象的象征。"风流",指孙权的雄才大略及其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雨打风吹",指的是历史的风雨,自孙权以后,京口一带屡遭兵燹,到辛弃疾时已将近千年,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荡然无存。

2.词人以廉颇自比,表达了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力,收复中原的耿耿忠心,可是朝廷一味屈膝媚和,奸佞当道,自己空有一腔报国之情,却没有英雄用武之地,悲愤溢于言表。

解析: 1.此句承"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而来,可见与眼前所见的吴国遗迹有关,再联系孙权的雄才大略,就不难发现这几个词的象征意义。

2.解答此题要首先理解"廉颇老矣"一典的含义,再结合辛弃疾的遭遇进行分析。

5. 答案: 1.以古代英雄业绩与可悲的现实相比,用以针砭南宋的委靡不振;用刘裕的"气吞万里如虎"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这是以历史上英主与庸才相比,用以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相比,这是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以廉颇自况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感慨。通过层层对比,使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